最新目录

浅谈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来源:图书馆建设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能够获取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阅读的方式也越发多样,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传统图书馆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能够获取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阅读的方式也越发多样,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传统图书馆受限于空间上的发展局限以及服务方式上的单一,导致了服务模式落后、年轻群体流失严重等现象。而基层图书馆作为阅读服务、阅读推广的主力军受此冲击最大,因此基层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必须加快脚步。

二、基层图书馆的困境

(1)空间的局限性。受到图书馆建筑物空间布局、楼层间距的影响,基层图书馆纸质书籍的上架数量总是恒定的,能供读者借阅的图书种类、数量也有限。

(2)纸质图书的局限性。基层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非常有限,而纸质书籍的价格又非常高昂,每年能够购置新书的数量、种类过少,很难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3)馆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需提升。基层图书馆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中老年人居多,普遍学历不高,图书馆传统业务很熟练,但是对信息化、数字化的工作很难上手。同时,很难招到或者是留住有学历、懂专业技术的年轻人。

(4)服务方式简单,线上服务难开展。许多基层图书馆虽然根据上级要求建有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但却没有大力进行宣传推广。因为懂计算机的专业技术人员太少,想要运营好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却不懂如何操作,线上服务更是难以开展。

(5)线下服务的覆盖范围有限。基层图书馆一般建在城区内,线下服务的辐射范围很小,只能覆盖整个城区和周边临近的乡镇。而稍远一点的地方就很难享受到线下服务。近些年来,我国农村陆续建起了农家书屋,但书屋配备的图书数量相对较少,图书的定期更新频率缓慢,有些书屋在图书管理方面也不到位,致使农家书屋的利用程度不高,有的甚至在建成之日便沦为荒废之时。

三、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珍贵图书的保存及利用。图书馆中有许多珍贵的藏书,由于很珍贵且容易损坏,所以很多藏书是不对外借阅的。但是通过数字化建设的方式能够将基层图书馆珍贵的藏书进行数字化保存。而数字化过后的珍贵藏书也可以在线上发布出来,让更多的读者能够进行线上阅读,增加了藏书的利用率。

(2)摆脱空间限制,增加资源量,扩大服务范围,打通阅读“最后一公里”。基层图书馆通过整合馆内有效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并通过购买数字资源和对接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可以有效增加馆内数字资源量,并且可以摆脱空间限制,让读者通过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就可以免费使用到图书馆的精品资源,让离图书馆很远的市民,足不出户仍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3)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服务的开展。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图书馆不能正常开放时,必须要及时开展应急服务,保证读者即使不到馆也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而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平时必须做好数字化的建设工作。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所有的公共图书馆从1月24日起都关闭了馆舍,但是闭馆不代表停止服务,虽然线下业务暂停,但是读者仍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使用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而各基层图书馆也依托现有数字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活动,保证读者在疫情“宅”家期间也能享受到图书馆贴心的服务。

四、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难点

(1)基层政府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有限,数字化力度不足。大部分的基层政府领导对图书馆的工作性质不熟悉,所以财政资金很难向图书馆倾斜。但数字化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特别是对于一些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处理以及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上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做不好数字化建设工作的。

(2)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太少。目前大多数基层图书馆馆员素质良莠不齐,原有的知识技能与业务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有需要,图书馆与计算机交叉学科的专业人士太少,且难有针对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的数字化工作专业技能培训,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服务质量,阻碍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

(3)没有自己的特色且很难做到资源共享。许多基层图书馆在开展数字化建设时没有结合自身特色或者是地方特色。而且各个图书馆之间很难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导致图书馆在开展数字化建设时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文章来源:《图书馆建设》 网址: http://www.tsgjszz.cn/qikandaodu/2021/0707/1634.html



上一篇: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方案研究
下一篇:智能照明节能控制系统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

图书馆建设投稿 | 图书馆建设编辑部| 图书馆建设版面费 | 图书馆建设论文发表 | 图书馆建设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图书馆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